自千禧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上市以來,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的股價一路飆升,累計漲幅高達115倍。作為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直覺外科也就此掀起了手術機器人發展浪潮。
不過在爆發前夕,手術機器人仍經歷了長達近20年的過渡期。直到2018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第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才涌現出一大批企業進行相關產品部署。其中不乏強生、史賽克(Stryker)、微創醫療、西門子醫療等醫械巨頭,呈現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態勢。
前有巨頭先行,后有政策助推。多因素催化下,國產手術機器人迎來發展強勢期,優秀企業競相涌現。但未來圍繞配套耗材、法規專利、臨床案例積累、生態建立,以及大規模商業化等,企業還需用更多的時間來探索。
在與多家手術機器人企業,以及投資機構溝通后,動脈網發現目前手術機器人賽道多面臨盈虧不平衡、趨勢研判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很重要,它們往往關系到公司能否再上一個臺階。因此,無論是做技術研發、企業發展,亦或投資都需要對相關問題進行前置思考。
2022年6月21日,動脈網聯合廣州高新區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科控”)在廣州舉辦「手術機器人」線下主題沙龍活動,邀請艾目易科技 創始人 楊榮騫、動脈網蛋殼研究院 院長 姜天驕、元化智能 董事會秘書 尤源、愛博醫療機器人 總經理 郭健、唯邁醫療 副總裁兼研發總監 解菁、深創投 健康產業投資總監 田立,共同探討「國產手術機器人」 在實踐應用中的機遇與痛點。
從全球的經驗來看,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擁有產業集群優勢和深度協同能力的區域及平臺。
高新科控作為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及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開控股”)下屬科技戰略持股平臺,主要聚焦生物醫藥及光電顯示領域投資布局,推動科技金融深度結合。1998年成立后規模快速擴張,總資產規模已達177億元,運營物業面積超2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超120億元,控股、參股企業20家。
在沙龍之初,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黃偉堅便于致辭中介紹了廣州開發區優渥的產業環境以及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情況,并分享了廣州經驗。
隨后,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及總經理助理、廣州高新區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凱翔則分享了其對于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理解:“手術機器人發展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從市場規模和整個融資環境來看,國內及國際手術機器人近年來增長迅速。高新科控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專注生命健康領域投資服務的科技控股集團,對這一細分領域高度重視,未來,進一步依托廣州開發區產業環境,借助廣開控股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的優勢,通過投資服務推動產業集聚與發展。”
王凱翔介紹高新科控的投資服務理念以及愿景,“在產業投資方面,高新科控有多元化身份,我們既是房東,也是股東。既是投資人,也是合伙人。既是服務員,也是輔導員。正是因為我們有多元化的身份,才會使我們的投資更加專業,形成我們投資優勢所在。未來高新科控將持續深耕生物健康,積極賦能科技創新發展。十分期待有更多機會與產業發展道路上的企業家有更多互動。我們將一如既往堅持開放、共享、共贏的理念,以生態成就伙伴為使命,與產業發展道路上的企業家實現合作共贏。”
在廣州經驗分享結束后,各位專家則在沙龍上圍繞各自所在技術領域的前沿進展和產業發展進行了探討。我們摘取了其中部分內容,整理如下:
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其實是一個漫長且得到臨床及市場驗證的過程,只是由于專利壟斷等因素國內發展相對較晚。從目前整個市場發展情況來看,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和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應用較多,其次就是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隨著相應技術的突破,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也逐漸發展起來了。但經自然腔道手術需求大,相應的手術機器人產品卻較為稀缺,這條賽道未來也可能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不過,還有一類定位型機器人,基本無需醫生親自操作。經電腦進行路徑規劃后,它就可以自己實施手術。而這一技術是否能夠很好的實現,并服務于臨床其關鍵在于組成這類定位型機器人的三大部分,即光學定位系統、機械臂、軟件系統。
嚴峻的是,盡管目前作為產業鏈主體的手術機器人設備已在技術上做出突破,并逐漸實現國產替代,但我國手術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如光學定位系統等還是以進口產品為主。針對這一難題,艾目易做了十幾年相關研究。研發了光學定位系統,同時構建了涵蓋定位系統、軟件算法、手術耗材的產品管線,從多方面支撐國內機器人產品升級。
過程中,我們不斷提高產品的關鍵技術參數,使之能夠滿足低延時的信息數據傳輸,實現更加精準更加高速的定位。為確保光學定位系統的精準度和穩定性,艾目易做了大量的實驗,以及參數的測試。同時也針對圖像、視頻等交互功能進行了優化。我認為,未來手術機器人發展一大關鍵要素還在于通過軟硬結合,或者說虛實結合的形式使得系統操作更為便捷。
在如今整個賽道如此擁擠的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把準未來發展趨勢尤為重要。因為點錯“科技樹”,便有可能在未來付出極大的成本及代價。經過動脈網蛋殼研究院的判斷,我們認為在手術機器人賽道有幾個比較重要的趨勢:
第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在競爭策略上做出價格讓步。首先,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是必然,那么從整體環境來看,在政策倒逼及市場競爭加速下,這項技術必然存在降價空間。而當手術機器人進入商業化階段,要把市場做大,企業就必然要做渠道下沉,屆時降價只是必然。因此,我們預測未來企業會通過打造低端產品等形式,把整個價格區間做出來等等。
第二個重要趨勢是耗材是不可或缺的商業模式。我們注意到骨科領域五大巨頭,基本上都在耗材領域有收購行為。而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其市場規模中,一半以上是耗材。另外,從醫院角度出發,沒有耗材醫院也很難營收。因此,在商業模式上,耗材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第三個重要趨勢是在資本的耐心周期之下,盡快研制出“拳頭術式”產品。因為任何一個賽道,都是以術式為中心進行競爭的。如果沒有一個爆款的“拳頭術式”產品,其實很難打通市場。一定要找到術式中的剛需,并把價格降下來,完成進口替代。
第四個重要趨勢則是在把微創的思路繼續往端口去做,以至于后續的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
第五個趨勢則是骨科手術機器人在除了提升精度之外,圍繞創傷及關節在硬件機械臂和導航層面應該盡可能的集成,硬件覆蓋盡可能多的術式。而神外和經皮穿刺也可遵循同樣邏輯。同時,從長期角度來看,未來神外和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很可能和骨科手術機器人合并。另外,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集約化、精簡化、低價化、耗材化,甚至完全耗材化也是一大趨勢。
第六個重要趨勢則是巨頭做手術機器人產品的全覆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資本邏輯,而非業務邏輯。因為不管是從供給端的技術研發,還是從需求端的科室資源,這些機器人的應用與協同都很有限。所以多產品管線布局,并非是協同產生規模效應,而是鎖定資本心智認知。因此,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更多從產品業務視角去發展,將單獨科室的一套產品持續提升,并且對其使用體驗和成本價值進行優化,才是更好的競爭策略。
第七個重要趨勢則是除當前的價值外,數據的價值遠被忽視。但事實上大部分的機器人一定會先采用數據,然后運用算法,再進行主動手術。從技術演化邏輯來看,自動化是不可逆的。因此,自動化的產品應該作為下一個努力的方向。
最后,基于中國大量的患者人數和手術量,以及對于技術研發的專注,我們非常堅定地相信,中國的手術機器人在未來十年有望全面領先全球。
骨科手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術式。從傳統手術的過程上來講,進行這項手術需要操作的工具復雜繁多,并且需要主治醫師進行開髓、吸髓等一系列操作。從目前傳統骨科手術結果的滿意度來看,骨科傳統術式的滿意度大概只有60%-70%。因此,一定要深入臨床,從臨床痛點出發進行相關產品研發。
元化智能專注于跨科室的專科手術機器人,同時元化智能全資子公司骨圣元化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的核心產品則是具有領先水平的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該系統可以輔助醫生完成膝/髖關節置換、創傷、脊柱等多種骨科手術。我們的系統是比較靈巧的,真機比國內同類競爭產品幾乎都小,而且我們也能夠自己進行機械臂研發,并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因此可以說是建立起了企業自身的生態。
其中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系統在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組織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共同完成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并于2021年10月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目前已經處于申報注冊階段。
產品線方面,我們的消化道產品和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產品均已經完成和接近完成臨床前研發,將陸續進入臨床驗證階段,形成覆蓋多科室和多臨床應用的產品矩陣。以盡可能多的降低醫院采購成本,布局更大市場。
血管介入手術通常是醫生在血管造影系統的引導下,操作導管、導絲。過程中,醫生通常需要把導管、導絲繞過股動脈以及腦血管等,送至病灶處,才能進行相關疾病治療。手術機器人不僅能夠更加精準、安全,還能夠通過一些智能融合算法,縮短手術時間,大幅減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所遭受的輻射劑量。同時,這項技術還可以縮短醫生的培訓周期。
對于血管介入手術而言,最大的痛點就是醫生輻射。因為這項手術實施過程中,必須有血管造影系統進行引導,而血管造影系統是有輻射的。醫生需要在術前穿戴鉛衣。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部、頭部是沒法完全覆蓋的。所以說,他們罹患腫瘤、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疾病的概率都是其他科室的好幾倍。所以醫生的需求是非常明確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正在顛覆過去40年介入手術治療的操作方式。
另一方面,愛博醫療在力反饋系統和安全預警算法上多年的積累,能夠讓血管介入手術更加安全、精準。這對于患者而言,也將帶來極大價值。而導航融合算法的加持,則能有效縮短介入手術時間,進一步增加醫院手術量,為醫院創造更多營收。同時,這項技術還能夠縮短醫生培訓時間,無論對于醫院、醫生還是社會而言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未來,我們也將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通過醫工結合的形式,打造醫生好用,為患者帶來安全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
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作為近十年來新興的手術機器人增長分支,始于2006年以色列海法醫院研制的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NS,該系統采用多組摩擦輪分別遞送導引導絲和球囊支架導管。而Corindus的CorPath 200系列則在2012年前后就已經完成大規模臨床試驗,向FDA證實了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唯邁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ETcath200主要目的是實現醫生在監控室操作端操縱手柄,精確實施PCI手術。2021年,ETcath200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完成了首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手術中導管導絲遞送流暢、醫生操作手感佳,患者各項監控指標穩定正常。同時,該系統有效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醫生誤診率,幫助醫生實現介入手術的格式操作。
我們基于仿生學的思維建立系統,通過四個抓手高度模擬醫生的四個手指,進行導絲的推介操作。該系統也可以實現導絲的旋轉,推進精度高。同時,導絲觸覺感知,可有效保護手術安全。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可實現多類型導管控制。其獨創無菌消毒盒及磁性快拆設計,則可實現3s拆裝。
未來,隨著介入技術基層普及進程加快,唯邁醫療將通過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技術實現醫生在異地操作手術,加快介入手術機器人技術在基層的普及。
主持人:田立|深創投健康產業投資總監
尤源|元化智能董事會秘書
姜天驕|動脈網蛋殼研究院院長
郭健|愛博醫療機器人總經理
憑借創傷小、精度高,降低醫生學習曲線、標準化手術操作的優勢,手術機器人不僅是緩解現有醫生資源短缺現狀的重要創新,也是近年來資本追逐的熱點。而隨著技術的持續突破,以及政策的加碼未來手術機器人市場必將迎來高速增長。
賽道火熱是事實,但要想真正把握住手術機器人發展關鍵期,還需圍繞滲透率提升,如何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同時真正解決臨床痛點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圓桌討論環節,元化智能董事會秘書尤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院長姜天驕、愛博醫療機器人總經理郭健以“國產手術機器人是否能走出第二路徑?”為主題,分別對上述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元化智能董事會秘書尤源表示:“中國手術機器人滲透率一直比較低,與商業模式、產品完整度、核心零部件都有關系。例如,在國產手術機器人中最早實現商業化的是脊柱手術機器人,它更多是以置釘為主要功能。但是,醫生比較看中的并非是否有一個功能,而是能否完成整個手術。因此,國內一直比較缺乏的是功能相對復雜,能夠解決更多術式的手術機器人。同時,從整個產品的完成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攻克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手術機器人的發展。”
動脈網蛋殼研究院院長姜天驕表示:“目前國內恰好遇到了集采,從需求端來看,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從供給端來看,則是產品能力和PI動力兩個維度的問題。其一,產品是否能夠提升臨床診療效果,同時節省治療費用。其二,這項技術對于‘腰部’的醫生而言是否有價值,能否真正提升他們的手術能力、縮短學習曲線,并獲得他們的認可,這很關鍵。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這項技術的滲透程度。”
愛博醫療機器人總經理郭健表示:“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始于2006年以色列海法醫院研制的RNS。那么從技術進度的角度來看,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發展自然是落后于海外的。但是醫療這個賽道上其實不看誰走得快,而是看誰走到最后,并能夠真正解決臨床痛點問題。比如中國存在的優質醫生匱乏、醫生資源分布不均勻等問題,國外可能并不存在。而國內手術室、患者病例、政策等等情況則都與國外不同。因此,只要深入解決臨床痛點,真正做好醫工結合,就能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滲透率。”
文章轉載自“動脈網”,原文鏈接:【VB思享會】賽道總融資金額超30億,手術機器人拐點已至?-動脈網 (vbdata.cn)